曲靖市2014年招聘教师初中语文考试大纲
2014-05-20来源:曲靖市教育局
语 文
2014年曲靖市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考试
专业知识 教法技能 大纲
语 文(初中教育岗位)
曲靖市教育局
一、考试性质
曲靖市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考试属选拔性考试。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考查、考核考生从事教师工作的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按招考录用计划择优录用。因此,考试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一定的难度。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专业知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教法技能”满分50分,考试用时50分钟。二者合卷满分150分,考试限定用时150分钟。
试题类型:“专业知识”的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词语解释题、简述题、阅读分析题;“教法技能”的题型为填空题、简述题、问答题、阅读分析题、教学设计题。
三、考试内容
专业知识
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结合初中教材知识板块,突出大学专科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主要内容,以初中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要求为重点确定考试内容。
(一)现代汉语
对语言特别是现代汉语的有关理论知识的掌握,对有关的语言理论和语言文字政策的记忆、理解。
1.语音:重点是声调、韵母、声母、语流音变及音位的有关知识,对语音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2.文字:汉字的特点,汉字的构造,汉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内容,规范汉字的书写。
3.词汇:词义的分析和语义场的掌握情况,同义词辨析和语素的分析及运用。
4.语法:词法、句法的有关理论,确定词性,分析短语、单句、复句、句群,修改病句。
5.修辞: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和各种修辞格及其综合运用,对修辞方式及其修辞效果的分析。
(二)古代汉语
掌握古代汉语常识:
1.关于音韵学和训诂学的基本知识。
2.古汉语常用工具书。
3.汉字的结构和发展。
4.古今词义的异。
5.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6.词类的活用。
7.古代汉语的词序。
8.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和常用固定句式。
9.古代的姓氏和名号。
10.古代的官职。
11.古代的地理。
12.古代的历法。
(三)中国现代文学
掌握这一时期的文学思潮与运动、小说、通俗小说、新诗、 散文、戏剧、台湾文学;熟悉鲁迅、茅盾、老舍、巴金、沈从文、曹禺、赵树理、艾青等作家。
(四)中国当代文学
从社会文化背景、文学思想潮流、各体文学创作、重要作家作品等方面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发展和整体格局。
(五)中国古代文学
1.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轮廓:重要作家的姓名、字号、生活年代、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贡献和重要文学流派的主要成员、代表作品、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2.能够阅读、背诵、分析一定量的重要古代文学作品。
(六)外国文学
具备对外国文学常识、外国文学史的基本脉络、重要文学思潮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征、重点作家的创作分期、创作思想、创作特点和代表作等的掌握以及比较、分析、论证问题的能力。
1.欧美文学部分:古希腊、罗马文学,荷马史诗,古希腊戏剧;中世纪文学,但丁与《神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莎士比亚;十七世纪文学,莫里哀;十八世纪文学,歌德;十九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拜伦,雨果;十九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司汤达,巴尔扎克,狄更斯,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易卜生,马克·吐温;十九世纪欧洲非现实主义文学,左拉,波德来尔;二十世纪文学,了解苏联、法国、英国、德语国家和美国的主要代表作家及其作品,罗斯塔之窗、解冻文学、战壕真实派、全景文学、长河小说、陌生化效果、《美国的悲剧》的思想内容,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和未来主义的产生、特征及主要代表作家及其作品,存在主义文学、荒诞派戏剧、新小说、黑色幽默、“垮掉的一代”、魔幻现实主义;高尔基,肖洛霍夫,罗曼·罗兰,海明威,艾略特,卡夫卡,乔伊斯,萨特,贝克特,海勒,加西亚·马尔克斯。
2.东方文学部分:了解古代东方文学的基本特征,四大文明古国的代表作品;中古文学的主要成就,中古各国文学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近现代东方文学的特征,日本、印度、阿拉伯、尼日利亚等国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自然主义”、“唯美主义”、“旅美派”、“新感觉派”;《圣经》,迦梨陀娑,紫式部,《一千零一夜》,夏目漱石,川端康成,泰戈尔,普列姆昌德,马哈福兹。
(七)中国文学史
1.中国文学的演进,中国文学史的分期。
2.先秦文学:上古神话,《诗经》,《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屈原与楚辞。
3.秦汉文学:秦及西汉散文,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司马迁与《史记》,两汉乐府诗,东汉辞赋,《汉书》及东汉散文,东汉文人诗。
4.魏晋南北朝文学: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两晋诗坛,陶渊明,南北朝民歌,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永明体与齐梁诗坛,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魏晋南北朝小说。
5.隋唐五代文学: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盛唐的诗人群体,李白,杜甫,大历诗风,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白居易与元白诗派,散文的文体与文风改革,唐传奇与俗讲变文,晚唐诗歌,李商隐,杜牧,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
6.宋代文学:宋初文学,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苏轼,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辛弃疾和辛派词人,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南宋文学。
7.元代文学: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关汉卿,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和马致远,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元代散曲,元代诗文。
8.明代文学:《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明代前期诗文,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明代杂剧的流变,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汤显祖,《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晚明诗文,明代的散曲与民歌。
9.清代文学: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清初白话小说,《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清中叶诗文词多元发展的局面,清中叶的小说戏曲与讲唱文学。
10.近代文学:龚自珍与近代前期诗文词,近代前期的小说与戏曲,黄遵宪、梁启超与近代后期诗文词,近代后期的小说与戏曲。
(八)文学理论
理解并能运用重要的文学理论概念:文学概念“三义”,原始意象,艺术构思,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精神生产,艺术发现,艺术真实,情感把握,形式创造,诗,小说,文学散文,戏剧,文学典型,典型环境,意境,创作个性,文学消费,期待视野,接受心境,共鸣,文学的净化,领悟,延留,文学批评的标准,艺术标准,陌生化,艺术概括,文学风格,文学理论的任务,文学四要素,文学的本质特征,文学作为话语的五个要素,“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文学创作的三个阶段,现代主义文学常用的表现手段,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风格即人”, 抒情性作品的结构要素,崇高,文学创作和文学发展的“三因素”说,马克思文学批评的原则和方法论,典故,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瑞士布洛的“心理距离”说,德国立普斯的“移情”说,瑞士荣格的“原型”说,英国科林伍德的“艺术即直觉”,意大利克罗齐的“直觉”说,奥地利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升华”说,英国冈布里齐的“投射”说,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的表现说,孟子“知人论世”说、“以意逆志”说,魏文帝曹丕在《典论·论文》中首次提到的“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刘勰《文心雕龙·神思》,黑格尔《美学》,老子“恍惚”、“大象无形”,钟嵘“滋味”说,刘勰“隐秀”,梅尧臣“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司空图“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严羽“兴趣”、“水中之月”、“镜中之象”,叶燮 “含蓄无限”,纪昀“典象天然”,马克思“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的命题,陆机《文赋》“诗缘情”说,宋人严羽《沧浪诗话》“诗者,吟咏情性也”,荣格《心理学文学》“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 ,比兴,白居易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明代李贽 “童心说”,“公安派”三袁,清代戏剧家、剧论李渔《闲情偶寄》,西方的“三一律”,恩格斯 “真实的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命题,盛唐王昌龄《诗格》“意境”,中唐刘禹锡 “境生于象外”,清末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意境论“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 “虚静”说, 南北朝钟嵘《诗品序》“滋味说”,孔子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叶燮《原诗》,亚里士多德美学论著《诗学》、《修辞学》。
(九)美学
对美学学科与美学基本问题的了解:美学的历史与学科定位,美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方法,美学的基本问题,美学的哲学基础,美学的内在问题,审美与人生,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审美活动的价值内涵,审美发生的条件与标志,西方基本审美形态,中国古代的基本审美形态,艺术审美论。
(十)写作学
对写作原理、写作文体和写作教学要形成学科认识体系,并注意写作教学的可操作性。
(十一)语文教学论
理论与实践并重:语文课程理念与语文课程目标,语文课程设置,语文课程管理与语文教材建设,语文教学原则,语文教学方法,语文教学范式,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语文选修课教学,语文综合性、研究性学习与指导,语文课程评价,语文教师专业素养。
教法技能(语文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性质与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实施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四、考试要求
专业知识
考核考生对汉语言文学核心课程主干知识的学习,涵盖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文学史、文学理论、美学、写作学、语文教学论的内容。
重点考核考生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其应用能力,包括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
识记:指基本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这是最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指在识记的基础上,正确理解相关知识的内涵,这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指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具体的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这是最高要求。
教法技能(语文教学)
考核考生进行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的素质和能力:
1.科学的语文教学观念。
2.研究语文教材的能力:对阅读教材、作文教材、听说教材、语文知识教材的整体把握与使用。
3.实施语文教学的能力:掌握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制订语文教学计划,课型设计,课时设计,作业设计与批改,板书设计,编写教案,单元教学设计,语文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教法和学法设计,课堂教学评价,选择和制作语文教学媒体,语文课外活动的指导,组织复习和测评,说课和评课。
4.开展语文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五、题型示例
专业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确凿zuò 叮嘱zhǔ 讪笑shàn 瞬息shùn
B.菜畦qí 脑髓suǐ 骊歌lí 嫉妒jí
C.书塾shú 蝉蜕tuō 攒动zǎn 肿胀zhǒng zhàng
D.骇人hài 沮丧zǔ 花圃fǔ 丑陋lòu
二、多项选择题
1.“吝啬鬼许的愿,情人起的誓。”
(1)这两句话的作者是 ( )
A.荷马 B.莎士比亚 C.巴尔扎克
(2)两句用的修辞格是 ( )
A. 对偶 B.对比 C.顶针
(3)按作者意思,两句话的信度属于 ( )
A.可信 B.不可信 C. 既可信也不可信
三、词语解释题
1.《说文解字》。
四、简述题
1. 谈谈喜剧和悲剧的美学特征。
五、阅读分析题
1.阅读下列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六一诗话》云:仁宗朝,有数达官,以诗知名。常慕“白乐天体”,故其语多得于容易。尝有一联云:“有禄肥妻子,无恩及吏民。”有戏之者云:“昨日通衢遇一辎軿车,载极重,而羸牛甚苦,岂非足下‘肥妻子’乎?”闻者传以为笑。
(1)《六一诗话》的作者是谁?
(2)“白乐天”指谁?
(3)“白乐天体”的“体”含义是什么?
(4)“白乐天体”的特点是什么?
(5)这段文字中有两个“肥”字,用法有何不同?
(6)“一联”是什么意思?
(7)为划线字注音并释词:
a. 通衢 b. 辎軿 c. 羸牛
(8)文中显示作者什么样的诗歌主张倾向?
教法技能(语文教学)
一、填空题
1. 语文课程目标的设定体现了人文性与 的统一,思想性与 的统一。
二、简述题
1. 谈谈开展写作教学的策略。
三、阅读与分析题
1.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之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其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八年级教材)
①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4分)
A.豁( ) B.俨( )
C.怡( ) D.语( )
②根据课文的内容你可联想到哪些成语?(不少于两个)(2分)
③作者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请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境地,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4分)
④请写出教授此文的教学思路。(10分)
参考书目:
1.《义务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七~九年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
3.高等师范院校语文专业(专科)相关教材。